多维联动推进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来源: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
2019/03/20 14:34
从业务发展、资产质量、风险管控、人才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入手,多维联动推动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2018年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关键词。银行业要转向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实现更高效益、更为平衡、更低风险的发展,这既是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农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农商银行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的短板,如打造好银行的战略思维不足、网络科技力量不强、亲情服务意识和合规操作意识不够、薪酬考核机制不活等问题,这些都是农商银行粗放式管理和低质量发展所衍生的“后遗症”。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要想补齐这些短板,农商银行必须紧紧围绕省联社的经营等级、绩效等级评定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管等级评定,从业务发展、资产质量、风险管控、人才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入手,多维联动推动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
业务发展向后劲有力转变
做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工作
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沉下身子,真正走到乡村,了解乡村的发展情况和乡村对金融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乡村振兴和“三农”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构建“金字塔”式客户维护体系
对辖区的客户按“金字塔”结构进行分类,为不同层次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实施全产品菜单式营销,实现由单一产品服务向全面金融服务转化。
做好信贷精准投放
将当地重点项目列出清单,根据管辖区域和个人资源进行划分,将营销责任落实到支行和个人,实行“点对点”精准服务和营销,做多做好小额贷款。
资产结构向优质高效转变
狠抓不良资产清收压降,优化资产质量
在持续巩固新发放贷款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处置化解风险资产,通过激励清收、依法清收、协调清收、重组清收等方式,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力度,通过问责追责的方式提高责任人的清收压力,促进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
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优化产品结构
坚持早谋划、早布局、早尝试、早推进,及早研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将信用等级评定与社区银行创建工作相结合,加大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形成“互联网金融+社区银行”的战略协同效应。
提升盈利创收水平,优化资产价值
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导向,通过切实加大信贷营销力度、提升资金营运水平、推行网点成本核算等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增收节支,促进全行整体效益提升,为员工、股东和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风险管控向立体多维转变
加强贷款管理力度
成立贷款监察大队,严格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严禁支行发放跨区域贷款,着力解决客户信息不对称、操作不规范、考核不公平、管理缺手段等突出问题。
强化风险管控和案防管理
引进全面风险防控系统,加强风险识别和管控力度,及早预警、提前防备,加强安全保卫检查,将科技风险、资金业务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等纳入全面风险防控体系。
强化合规监督检查
依法合规加强稽核审计,推广使用非现场稽核管理系统,加大风险排查力度,全方位掌握基层网点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情况。
人才建设向复合高能转变
持续推进等级管理
通过实施客户经理等级管理、柜员等级管理、支行等级管理,推动员工整体素质提升,实现出业绩、出经验、出人才目标。
落实干部队伍管理
在干部选拔方面,对备选人员进行多岗位培养、考验和考评,确保所选拔的干部具备较高的团队组织能力、客户营销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真正选拔出懂业务、有素质、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业务骨干和技术精英。
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工作安排上发扬党员干部争先创优作用,在任务分配时发挥党员干部勇挑重担作用,在难题破解中体现党员干部攻坚克难作用。
企业文化向生动活跃转变
树立企业经营理念
原来银行有老“三铁”,即铁账、铁款、铁算盘,现在农商银行要坚持“信誉至上、客户第一、精耕细作、造福当地”的理念,铸造新“三铁”,即铁宗旨、铁规章、铁信誉。铁宗旨就是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客户的市场定位永远不变;铁规章就是把制度当成钢铁长城,坚持按制度办事、依法合规经营;铁信誉就是要像保护眼睛一样维护好农商银行的形象和信誉。
着力抓好“五小建设”
可以在符合条件的一级支行开展小食堂、小菜园(小花园)、小浴室、小阅览室、小活动室等“五小”建设,逐步改善基层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员工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学得开心、生活舒心、工作顺心。
强化群团工会的组织保障
支持工会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在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和保障职工权益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