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如何发挥防范风险、提振效益

作者:

来源: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18/05/03 02:10
内部审计为揭示农商银行风险提供了保障,这与农商银行风险防范目标是一致的。加强内部审计,维护金融稳定,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审计监督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未来农商银行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风险管理能力的较量,因此,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企业效益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笔者就内部审计在风险防范中如何发挥效益作用作浅析探讨。
一、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
农商银行作为金融单位,其时刻都面临经营管理风险,而内部审计为揭示和防范其风险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企业效益等方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1、建立了统一的法人制度。农村信用社通过成功改制,组建为农商银行。属于一级法人制,其依法拥有法人财产权,并对全行经营的安全性、效益性负责,各支行、分理处的事权范围和经营权限由总行法人授权界定,支行、分理处只能在总行的授权范围内依法经营。
2、建立了贷款风险防范机制。通过法人授权,明确了各级机构贷款审批权限;建立了分级审批、审贷分离、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以及贷款发放通过信贷审查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等一系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贷决策水平、规范了审查审批程序、提高了信贷审查审批效率、明确了信贷审查审批责任。
3、建立了统一的财务核算体系。为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强化财务约束与系统调控职能、提高经营效益,农商银行为保证统一的管理体制、更好地发挥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能作用、提高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均建立了统一的会计管理制度。
4、建立了内部审计体制。省联社成立以后,狠抓了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充实了内部审计队伍,健全了管理体制。省联社成立内部审计总队,在各市办事处按照一定比例成立了内部审计大队,在各县级行社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相对独立,落实工作责任制,这种自上而下的审计监督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加强农商银行风险防范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特别是在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上有了重要突破,解决了内部审计各自为阵、本级监督本级,自己监督自己等缺点。特别是省联社审计总队和市办事处审计大队,在省联社、市办事处的领导下,常年在各法人行社开展专项审计、全面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查处了违规违纪行为,暴露和深挖了许多经济案件,对违规违纪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促进了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和业务经营的健康发展。
二、内部审计与风险防范的相互作用
1、具有客观识别和评估风险的充分性。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这使其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所谓风险识别是指对农商银行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要确定农商银行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并找出未被识别的主要风险。
2、具有综合分析和计量风险的恰当性。内部审计对内部风险控制的焦点不仅在于识别和评估风险的充分性,而且在于强调风险分析和计量。风险分析和计量是内部审计对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采取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确定。内部审计可以借鉴新资本协议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计量和解析。在风险难以量化、定量评价所需的数据难以获取时,应采取定性评价。定性评价的复杂性在于很多情况下需要主管判断不同结果的可能性,不同背景、不同经验、不同性格和不同职位的人对风险判断都可能不同,如农商银行在计量未决诉讼预计负债时,其金额具有不确定性,需要进行合理而恰当的估计。
3、通过发挥风险反馈起到预警作用。内部审计在农商银行风险防范中发挥反馈作用,对全行的风险管理起预警功能。内部审计在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合理性以及执行情况和控制效果,特别在关注高风险领域和内控不健全区域的潜在威胁时,是通过风险反馈进行持续监督与评价,确保目标与预算如期完成的。
三、加强内部审计在风险防范中发挥效益作用的途径
1、注重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性。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农商银行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各级管理层应深刻理解当前所处环境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银行风险的含义,把风险作为重要的决策变量,始终把风险意识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内部审计已成为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存在风险的领域就是内部审计的重点,风险评估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已扩展至通过战略层面参与公司价值创造。内部审计除了要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更要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是分析、确认、揭示和防范关键性的经营风险。内部审计的目标应从传统的“查错纠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效益审计应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2、注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性。着重以业务和产品流程为对象相应地改进审计检查流程,通过对所抽取样本的实质性测试,分析梳理各业务活动整个前、中、后台的流程,判断和评估其内部控制是否全面、充分、有效。
3、注重内部审计工作的定期性。定期组织业务评审,评估相关业务条线的运营管理风险状况,揭示全局性、系统性的风险隐患及产生新风险的环境因素。
4、注重内部审计工作的完整性。从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并积极寻求从源头上和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从报告使用者的角度,从决策者的层面提出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促进审计成果运用,推动管理层对全行业务的研究判断。
5、注重内部审计工作的前瞻性。采取风险防范前移策略,充分发挥审计的咨询功能。及时发现和揭示潜在风险并将其控制在萌芽阶段,在不损害独立性的前提下,前移审计行为,积极参与新系统上线和新产品、新业务开发的论证评审,针对其流程、制度、风险识别和控制发表咨询意见。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