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质量继续改善 制造业为不良“重灾区”

图片名称

作者:

图片名称

来源:

金融时报

2018/09/03 14:32


上市银行2018年中报发布已接近尾声,大部分银行均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总体来看,银行业盈利能力回升,资产质量总体好转,去杠杆效果逐步显现,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和提升。

资产质量明显优化

上半年,大型银行持续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不良率均实现下降。

半年报显示,工行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不良率、不良额、逾期率、剪刀差等核心指标持续改善,不良率较年初下降1个基点至1.54%,连续6个季度下降。拨备覆盖率上升至173%,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工行表示,2013年以来,新增融资不良率保持在0.88%的优良水平。上半年,贷款逾期率、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之间的剪刀差均连续8个季度下降,其中,剪刀差下降39.1%。上半年,重点关注的潜在风险融资较年初下降1041亿元,连续9个季度下降。

截至6月末,农行不良贷款余额1858.9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81.37亿元;不良贷款率1.62%,较上年末下降0.19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3%,较年初下降了0.02个百分点。中国银行首席风险官潘岳汉表示,从总体情况来看,境内大部分分行不良余额和不良率较年初“双降”。但该行不良贷款总额为1633.04亿元,较去年年末增加48.35亿元。

建设银行公布的中报显示,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1987.54亿元,不良贷款率1.48%,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2.82%,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不良贷款为715.12亿元,较年初增加30.0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9%,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

从已公布的银行半年报来看,股份制、城商行的资产质量也出现明显好转,除了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和贵阳银行不良贷款率略有上升外,多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与去年末相比均有所下降。

总体来看,上半年,上市银行不良状况的改善,主要得益于积极深化信贷资产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差异化信贷投放策略和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不良资产认定,加大清收化解力度。

新发不良集中在制造业

从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批发与零售业、建筑业、采矿业的不良贷款率较高,而水电气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贷款不良率则较低。

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多家银行制造业的不良率已超过5%。上半年,工行制造业不良贷款增加上百亿元,不良率上升0.54个百分点,目前不良率水平为5.34%;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的制造业不良率均在6.5%以上,分别为6.62%、6.59%、6.50%;招商银行制造业不良率为6.91%,相比去年末提高了0.36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在财报中称,制造业等不良率上升,主要是公司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低端制造业等客户经营困难,融资能力下降,出现资金链紧张、断裂、无力还款等情况所致。

针对制造业的不良贷款情况,农行行长赵欢在日前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虽然农行整体新发生不良贷款在下降,但制造业、特别是低端制造业仍是不良贷款发生的第一大行业:今年上半年,农行新发生不良贷款60%在制造业,15%在批发零售行业。他也提到,居第三位的房地产行业新发生不良率占比接近9%,有所反弹。

相比于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的不良率相对较低。但从上升情况来看,农行、平安、浦发、兴业、中信的房地产业不良率都有所上行,上升幅度多在0.1%到0.3%之间。

针对不良贷款行业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中信银行解释称:一是部分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企业受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内竞争加剧、盈利下降,出现信用风险;二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相关上下游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信用风险加剧;三是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有所上升。

从不良贷款分布的区域来看,环渤海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是不良“高发”地区。半年报显示,农行环渤海新发生不良率年化1.2%,中部地区是1.19%;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在东北地区的不良贷款率都超过3%。

加大不良资产处置核销力度

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必须切实处置一批重点风险点,消除一批风险隐患。今年以来,上市银行普遍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核销力度。

“工行的低不良率是用巨大的财务性成本换来的。” 工行董事长易会满称,过去3年,工行花了2050亿元的“真金白银”,处置了6000亿元的不良贷款,今年可能要投入1000亿元来处置2200亿元的不良贷款。4年时间内,工行共处置了8200亿元不良贷款,使得工行的财务报表更为干净。

2018年上半年,农行重点推进以改善资产质量为目标的“净表计划”,加大清收处置力度。农行首席风险官李志成透露,该行今年计划处置清收不良资产1250亿元以上。

从不良化解看,中行采取了现金清收、重整重组、批量转让、核销等手段。上半年,境内机构全口径化解不良资产同比增加17.75亿元。

中行首席风险官潘岳汉表示,中国银行的新发展战略对于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抓风险化解,另一方面下大力气完善长效机制。

在长效机制方面,中行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努力提高行业研究和组合管理的前瞻性,持续优化信贷行业结构。针对大户风险突出的问题,加大了大户集中度的管控,实行大户信贷经营管理责任制,强化了各级机构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责任。

尝试借助大数据等科技工具进行资产清收,平安银行上半年不良资产处置工作成效显著。上半年,公司回收不良贷款123亿元,同比增长180%,其中,已核销贷款65.5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