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给农村金融接上电系列报道----电商平台是决胜关键

作者:

来源:
2018/09/04 15:07
尽管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但互联网到底应该怎么“+”法,却依旧令众多农村金融机构感到困惑。
在农商银行发展联盟日前于青岛举办的“中国农村普惠金融研究报告(2015)——互联网与农商银行”调研活动中,多家农商银行有关人士对于各自开展“互联网+”的探索与思考进行了交流。
要形成资金闭环
山西襄垣农商行自去年年底推出P2P平台以来,到目前交易额已经达到3700万元。尽管这个数字并不大,但其75%资金来自外地的统计结果,对于不被允许在异地设点的农商行而言,相当于打通了吸收存款的新渠道,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不仅如此,时髦的P2P也让襄垣农商行的知名度得以提升。
“以前很多人连襄垣这个地名都没有听说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们银行了。接下来,我们还要把农业众筹也做起来。”该行一位负责人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然而有喜也有忧,对于“互联网+”的前景,这位负责人正是感到迷茫。“农商行同质化经营严重,现在光我们长治就有4、5家也要做P2P,市场瓜分严重,我们也不知道未来要怎么办。”
“存款利率不断放开,资金成本越来越高。农商银行只有拥有自己的网上清算系统,才能通过资金沉淀,获得低成本存款。”济南农商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班风宝表示。
有业内人士提出,农商银行发展互联网业务起步晚,加入成熟电商或许是捷径。
“农村淘宝来了以后,据说有个农信社一个月内存款就少了2000万元。”山东省联社一位有关人士对于互联网金融巨头将对农村金融造成的冲击表达了强烈的危机感。在他看来,农信社、农商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势单力薄,缺少与大电商谈合作的筹码。但如果不能合作,这些大电商通过自己的支付渠道又势必会将农村的存款抽走。因此,如何在消费环节留住自身客户将成为打造资金闭环的关键。
开发自有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一些积极为将来布局的农商银行的选择。
技术投入如何实现
青岛农商银行其围绕“本地、金融、电商”战略所打造的“鑫动青岛”电商平台颇具特色。登录“鑫动青岛”,电脑、家用电器、家具用品、服装服饰、食品饮料等一应俱全。这里有九大类1万种以上产品,还能提供全国5400家酒店的预约服务。商城还签约了青岛本地商户90余家,包括旅游、娱乐、餐饮、电子等多个行业。
据该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助理范曾介绍,商城里许多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就是岛城知名商户,市民通过“鑫动青岛”平台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超值商品。同时,该行充分发挥与“三农”联系紧密的优势,使一些青岛本地专业农村合作社的特色农产品可通过“鑫动青岛”电商平台直接送到市民手中,实现了城乡农产品的互通。
此外,为了解决支付结算以及数据回收等“最后一公里”问题,青岛农商银行还创新推出了互联网小微云支付系统。通过智能终端全面整合互联网安全、移动终端应用、互联网企业应用、大数据运营分析等功能,以银行支付结算为核心,系统性地为农村小微企业及客户提供经营管理、移动金融、支付结算等一揽子综合服务。据介绍,该行将把互联网小微云支付系统陆续运用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商场超市、电商平台等诸多领域,通过互联网整合农产品产业链上的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实现物流、资金流、商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
范曾透露,2015年下半年,青岛农商银行还将推出包括快捷支付、P2P、直销银行以及众筹在内的多款互联网金融产品。她认为,本地化、社区化是阿里等大电商的短板,而恰是农商银行的优势,只要把握住自身优势就不会在将来被打败。
不过,有农商银行人士表示,青岛农商银行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具有较强实力的地方性银行,而做互联网金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大多农商银行并不具备独立开发的实力,还依赖于省联社的统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