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强监管围堵“伪创新”

图片名称

作者:

图片名称

来源:

2018/01/19 00:00


银监会近日再发文,进一步明确2018年深化整治银行业八大市场乱象,在谈及其总体思路时,提到“注重处理好几个方面关系”,其中一项为“合规发展和金融创新”。

合规与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对矛盾体。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一监管要求相当于给银行关上了一扇可以利用监管套利“翻墙”的窗,但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一道门。

这道门即引导银行业将更多的心思用在研究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实体经济中的企业、个人客户真实的金融需求变化,事实上在这些方面银行可创新的空间还很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强监管要求下,银行业该如何认识合规发展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按照强监管要求,银行业该从哪些方面加强自身合规建设?未来又该向哪些金融创新方向重点发力?

金融乱象之根在于“伪创新”

合规发展与金融创新并不矛盾,其关键在于认识金融的本质。

只有围绕金融本源展开的创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如今,监管鼓励的正是这些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所以合规与创新二者没有任何冲突。”曾刚表示。

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出现的一些乱象,不是金融创新本身导致,而是部分金融机构以创新之名行套利之实,扰乱市场秩序,根子在于“伪创新”

这些‘伪创新’助长了金融市场乱象,同时加剧了资金‘脱实向虚’。”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金融机构推出交易结构复杂的新业务、新模式,产品层层嵌套,风险相互交织,导致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滞留空转、循环套利,金融交易成本明显上升。部分机构还借助各种通道,将资金违规投入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领域。

同时,金融“伪创新”放大了金融市场风险,一些复杂的金融产品,资金来源和投向不明,底层资产不明晰,期限严重错配,埋下了金融风险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传染的隐患。

专家认为,这些“伪创新”依赖于特定的市场环境,与实体经济发展没有丝毫关系,同时又有很大潜在风险,是短暂且不可持续的。而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创新,应有助于提升金融业竞争力,也有助于提升预防金融风险能力。

当前强化监管是在引导银行回归本源。如何在回归本源的情况下,通过真正有意义的创新去服务实体经济,这对于银行而言,才是真正走上了创新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曾刚表示。

加强合规建设 重在完善公司治理体系

近期,监管部门通过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大对金融市场乱象的整治,特别是对于以套利为主要目的的“伪创新”坚决予以整治和取缔。业内专家认为,如今银行业违规成本已大幅提高,这敦促着银行业重新认识遵循监管规则的重要性,逐步强化合规意识。

那么,按照强监管要求,银行业未来该从哪些重要方面加强自身合规建设?业内专家分析,此次强监管列举的包括公司治理不健全、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风险、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利益输送、违法违规展业、案件与操作风险、行业廉洁风险等八大乱象,都是银行亟须完善的合规方向。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建立更为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更好地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司治理涉及到整个银行的经营管理权力的分配,同时也决定绩效考核,从而引导银行的发展方向。如果从董事会这个层面上就是以追求短期利益为主的话,那么以此为依据来给下面员工下达这样的考核指标,那么这个银行就必然激进地发展。”曾刚认为。

专家认为,银行业未来一方面要更加完善公司治理的各项制度,避免大股东对银行经营管理的不当干预,同时要让银行在公司治理层面上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比较着重于长期稳健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

尤其是应该把中长期的激励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让员工在实践当中的追求和银行中长期的价值保持一致,这一点银行过去做得不够好。”曾刚称。

另一方面要严格完善内控体系,包括风险管理体系,把所有可能的风险都纳入到视线范围当中,同时,要建立更加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不同层级的相关人员岗位进行更有效的合规风险管控。

除此之外,专家强调,银行业应更加自觉主动拥抱监管的要求以及宏观政策的导向,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把信贷资源配置到国家战略支持的重点领域当中去,让银行自身中长期的发展与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能够契合到一起。

这样,一方面能更好地支持国家战略的实现;另一方面也为银行自身寻找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曾刚表示。

服务实体经济的良性创新 仍然不足

真正的创新要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本源,通过更好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业务模式创新,来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同时控制相关的风险,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曾刚认为。

董希淼也表示,良性的金融创新,应该坚持三个原则:即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目的,以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根本方向,以防控金融风险为根本要求。

专家表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国当前金融创新不是过快,而是相对滞后;不是过多过度,而是相对不足。

目前,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还面临着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风险成本,一个是经营成本。

事实上金融科技方面的创新已经可以在这两方面解决很多问题。比如通过利用大数据抓取技术以及一些更适宜特定客户群的风险分析模型,可以更准确地去刻画风险,并进行准确的风险定价,从而降低银行既有风险成本。同时,普惠的业务有了技术基础,边远地区的客户也有了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曾刚称。

专家认为,通过新的技术、新的业务模式在金融领域当中的应用,降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风险成本和运营成本,实际上是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的成本,同时加大了实体经济融资的可能性,对银行自身而言,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所指。

过去几年银行在这方面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反倒是互联网机构投入的精力很多。如今,有些银行也开始奋起直追,充分认识到这方面发展的重要性。在强监管的引导下,未来一段时间,银行在这些领域创新的空间还是很大。”曾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