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GDP总量首超80万亿!

作者:

来源:
2018/01/22 00:00
中国经济交出靓丽成绩单!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GDP总量突破80万亿元大关!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2017年宏观经济数据,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实现2011年以来的首次回升。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增长6.9%,三季度增长6.8%,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季度同比)
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长8.3%(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增长7.3%,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834元,增长7.2%,是平均数的9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9元,增长7.4%,是平均数的89.1%。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2017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增长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55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比上年增加166万吨,增长0.3%。
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利润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6%,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
其中,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8和4.7个百分点。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750亿元,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加快1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6%,比上年同期提高0.5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2017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全年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
其中,出口153318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03亿元,增长18.7%。进出口相抵,顺差28716亿元。
统计局回应部分地方GDP注水:不影响全国数据的真实可靠
1月18日下午,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17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有外媒记者问及中国部分地方政府GDP存注水问题,宁吉喆回应,中国的统计数据和制度不会因为少数地方少数企业少数单位的真实性问题而受到影响。90年代起,我国实行分级核算,国家统计局核算全国数据,主要工业是根据联网直报,农业是抽样调查,服务业是电子政务的数据,同时地方也按国家制度方法来核算。
大约10年前,地方GDP之和出现超过全国GDP核算总量的情况。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核算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地区生产总值的统一核算,这个时间表和任务书已经确定,就是2019年起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所以,这两年地方GDP之和与全国GDP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地方数据不影响全国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中国统计依法依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包括修订和公布GDP数据。同时,对于少数地方少数企业少数单位仍存在的新增的弄虚作假行为,不管是虚报瞒报还是拒报,只要影响统计数据真实的,我们都要依法依规处理。
关于记者提问的一些情况,宁吉喆表示,我们也在核实,最终数据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来执行。
2017:稳中向好 2018:高质量发展
GDP首次超过80万亿元,实现7年来首次提速;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人均GDP;经济增长转为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钢铁、煤炭年度去产能任务圆满完成……
2017年,我国经济交出了一张靓丽的成绩单,顺利收官。“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月18日对2017年经济表现作出如上评价。
2017年,我国GDP达到827122亿元,首次超过80万亿元。GDP同比增长6.9%,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实现了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首次提速。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出口回暖是经济增速回升的关键力量。2017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消费增速与上年相比都有所下降,只有出口增速是由上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由2016年负0.5个百分点转为2017年前三季度的正拉动0.3个百分点。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6%,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创新2014年以来新高。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0.52%。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随着冬季的全面来临,对电力、热力、燃气的需求大增,公用事业同比增长8.2%,是拉动工业增加值的主要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2%,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4%。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张一平认为,“这一数字低于预期。一方面,汽车消费大幅下滑对12月社会消费品数据有一定影响,当月汽车消费同比增速仅为2.2%;另一方面,社会消费品统计口径基本不涵盖服务消费,有可能低估了居民消费的实际水平。”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
宁吉喆认为,消费和投资共同支撑中国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大变革。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经济增长和发展从过去主要由出口拉动,转为出口、进口共同拉动。中国的发展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提升。
根据测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82.7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2万亿美元,过去一年经济增量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2万亿美元,相当于2016年排在全球第14位国家的经济总量。
2018年经济稳中向好 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2018年经济形势,宁吉喆认为要综合研判。
从阶段性变化来看,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国经济总量已经很大,各地区的经济总量也不小,有好几个省区的经济总量都比得上部分G20国家。中央明确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2018年发展的根本要求,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也明确了今年的重点任务,推动经济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努力。
宁吉喆同时强调,过去几年,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无论是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还是要素结构变化都呈现出这个特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在助推这些变化。今年各地区各部门还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坚持“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的同时,要加大“破、立、降”,破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这些结构性变化因素还会产生影响。
周期性变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世界经济总体复苏向好,三大经济体同时正增长。同时,国内发展存在诸多有利机遇,所以周期性因素还应放在结构性变化、阶段性特征的转换中去观察,这样更有利于对2018年经济形势作出判断。
“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在加快进行,提质增效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宁吉喆总结称。
唐建伟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将平稳运行,增速可能略有放缓,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为6.7%左右,高于年度增长目标。经济总量及增速难起波澜,但质量提升步伐加快。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政府会维持6.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对2018年GDP增长的预测为6.7%。新旧动能正在转换,新经济发展迅速。此外,2018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是双向的,整体基本平衡。宏观方面的风险因素主要是房地产市场和中美贸易关系,金融方面主要是通胀风险和降杠杆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后果。
温彬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加速,国外需求也将有所增加,利好国内出口。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随着消费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消费领域将有更加突出的表现。国内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经济韧性将显著增强,2018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向好、稳中有进。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