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部分会员单位高管出席2016年贵阳大数据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和风险控制系列活动

图片名称

作者:

图片名称

来源:

2016/11/08 11:24


近日,2016年贵阳大数据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和风险控制系列活动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开幕。联盟携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家会员单位董事长、行长及高管近15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此次系列活动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保险业协会和贵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以大数据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和风险控制为主题,包括10多项论坛和活动,吸引国内外1000余位政界、商界、学界及业界嘉宾参与。

大会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开展征信体系建设,深入探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银行信贷、保险业、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众筹金融、第三方支付、资产管理等领域风险控制的应用。其中农商银行发展联盟作为活动重要组织方,承办11月1日“农商银行风险管理高级研修班”及11月2日下午“中国农村金融大数据信用建设与商业实践”两个分论坛。

在开幕式上,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中国金融启蒙中心主席魏迎宁,原中房集团董事长、现任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英国利物浦市政府议员、副市长盖里·米勒,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金融学院教授克莉丝汀·奥顿,金融时报社社长邢早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人黄震,中国银行总部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郭为民,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学家巴曙松等嘉宾围绕相关课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大数据信用体系建设大有可为

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表示,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不仅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全球的经济发展格局也因此发生重大的改变。其中,大数据、云计算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一个新兴产业,它现在还正处于成长期,需要提供强大的技术和物质支撑。通过大数据金融信用体系的建设,可以进一步延伸发展大数据产业链,推动数据资产评估、数据交易等业务的有序形成,加快大数据与金融业的融合。“大数据与金融的结合是非常有创意的一件事情,必将起到引领金融业未来发展的作用。”于学军说。

大数据分析可以更有效地识别保险诈骗

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中国金融启蒙中心主席魏迎宁在开幕式演讲时表示,大数据技术在金融保险行业的应用上,更多的是通过数据分析技术,以有效地识别保险诈骗。 “互联网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产业上得到应用,而云计算、人工智能也只是互联网的一种延伸。”魏迎宁说,在信息化时代,各种生活、活动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巨大的数据,如果没有互联网,数据不可能被及时采集、记录、处理。 “大数据技术的原理其实就是数据分析,可以更有效地识别保险诈骗。”魏迎宁说,在金融领域,一些创新性的保险互联网产品也离不开大数据,比如说汽车保险,通过分析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评价他的安全程度,从而决定如何对他的保险费率进行调整。

利用公共资产证券化来化解地方债

“最近刚刚完成的金融创新,就是住房反向抵押。在保监会的指导下,现在初步试点成功,并开始向所有的大城市推广,我们也准备和贵阳市合作,一起来利用公共资产证券化来化解地方债。”演讲伊始,原中房集团董事长、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就爆出“猛料”。他透露,近几年,中国出现了地方债突出的问题。有数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经有了30万亿元的地方债。“这些不动产资产,未来可以通过公募上深交所,也可以在贵阳众筹交易所进行交易。”孟晓苏说,“若干年后,政府可以按照原价进行回收,也可以有效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希望帮助中国进行更好的数据管控和开发

英国利物浦市政府议员、副市长盖里·米勒在开幕式演讲时表达了与中国进行合作的美好意愿。他说,英国非常希望帮助中国进行更好的数据管控和数据开发,更希望共同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对于数据监管,盖里·米勒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微博、微信是很好交友的方式,但有时朋友圈里的分享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传播方式,必须要进行数据监管。“现在英国也有很多企业和中国政府进行合作,协助中国政府确保数据能通过负责任的方式进行管理。但随着数据量的不断扩充,可能会让政府和企业漏掉一些信息。”盖里·米勒举例,比如当自己站在这里的时候,有几万人都在不同的社交媒体上进行互动,有可能自己会漏掉重要的信息,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确保抓住人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不要漏掉信息。“所以我们一定要用负责任的态度去使用这些平台,让数据得到监管。”

大数据可以防范金融创新风险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金融学院教授克丽丝汀·奥顿在开幕式演讲中表示,金融创新有极大的风险性,但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以很好地防范这种风险。克丽丝汀·奥顿说,当前的金融服务非常多样化,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就会有不同的服务方式,这对借贷者和企业而言,均会产生不同的风险。比如说众筹,不同的机构对不同的风险有不同的态度和平衡策略。克丽丝汀·奥顿介绍,再就是地域和区域的不同。本地银行可能对于本地客户需求和业务了解更多,但外地的银行可能不太了解,也造成了价格上的变动。“但如果有大数据来支撑的话,一切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及早发现风险,并且把风险规避掉或者中性化。”

大数据金融的核心是风险控制

金融时报社社长邢早忠在开幕式演讲时表示,大数据遇上金融,其核心就是风险控制。他说,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正在对各国的生产、流通、经济运行机制,以及社会、国家治理等能力产生巨大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正在改变,对社会的认知也在发生根本的变化。“因此要有战略眼光,主动拥抱互联网经济,学习应用大数据,才可以向更高层次迈进。”他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数据已经成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我国对大数据发展非常重视,对大数据的定位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重塑国家竞争新动力和新途径”。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核心就是风险控制,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社会产生的海量数据,就可以提高金融业的预测、预警水平。

真正的金融创新必须是制度和技术的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在开幕式演讲时表示,真正的金融创新必须是制度和技术的结合,这方面贵阳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杨东说,从当前金融科技的创新、实践来看,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良好,尤其是在贵阳,它不单有“大数据”这一本体,还衍生出了移动金融、众筹金融等,“如果说大数据是基础创新的话,众筹就是制度创新。”杨东对贵阳的大数据金融体系的构建作过调研。他说,真正的金融创业,必须要强调制度、技术的结合,这也是贵阳大数据金融的重要特点。

大数据金融的创新在于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人黄震在开幕式演讲时表示,大数据金融的一个创新点在于普惠金融,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让更多的弱势群体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黄震认为,“互联网+”时代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整个社会和产业,在这个大趋势之下,要推动技术进一步创新,基于技术的普惠金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加载一系列的金融服务,让金融能够普惠到普通老百姓和弱势群体。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本质是普惠金融,但普惠的属性会受到信息不对称的侵蚀。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的应用可以用来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也可以用大数据的征信来打破刚性兑付的银行老路,让信息真正流通透明,实现价格发现与风险信号的机制。最终,大数据会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创造就业,实现真正的普惠。

大数据可以在三个方面推动银行业发展

“大数据产业发展已经从量变过渡到质变,抓住了就是机遇。”在开幕式演讲中,中国银行总部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郭为民表达了自己对大数据金融的看法。他认为,对银行机构而言,大数据最少可以在三个方面推动银行业的发展。第一完善客户画像,细化客户风险分析模型。实现普惠金融,利用大数据推出了全流程的信贷。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多维数据。第二全面风险管理。大数据的分析为全面管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分析失联风险,从而有效地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第三跨接合作,精准营销。通过多维数据进行有效营销。大型商业银行担负着社会责任,要努力使金融服务便捷、可持续、安全发展。

商业银行要积极参与大数据金融体系建设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学家巴曙松在开幕式演讲时表示,现在的大数据金融体系的构建主要助推力是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还没有完全参与进来。巴曙松说,自己和互联网金融机构、银行机构接触后发现,这两类机构在数据的利用上有着相当大的区别:银行机构的数据尽管非常多,但是主要是一些静态、分割的信息,比如多资产、资金流等信息,而非常缺乏交易对手、企业、商品类别、数量等流动信息;而互联网金融机构则是以一个个的信息为特点,和交易的上下游企业、个人可以构成网络状的生态环境,如此一来,资金流加上贸易流、信息流就可以形成完整的、有用的动态信息。“基于这样的考虑,银行机构应该做出必要的改变,积极参与到大数据推动金融体系建设中来,因为无论是对商业银行还是网络金融而言,大数据金融都具有非常宽广的发展空间。”巴曙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