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2017年农商银行高管第一期集中考察交流活动解密蚂蚁金服

图片名称

作者:

图片名称

来源:

2017/05/26 10:55


5月19日上午,联盟2017年首期农商银行高管考察团来到杭州蚂蚁金服进行考察交流。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副总裁金晓龙、网商银行行长黄浩等高层及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交流。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

陈龙以支付宝、蚂蚁微贷、保险、芝麻信用为例,结合蚂蚁金服实践介绍了科技对金融的影响,分享了蚂蚁金服对金融科技的理解和定位。

陈龙表示,外界对蚂蚁金服存在理解上的偏差:第一,蚂蚁金服和支付宝并不是基于阿里巴巴的生态发展起来的,事实上没有支付宝就没有阿里巴巴。支付宝解决了电商中的信任难题,是与电商共同成长起来的。第二,蚂蚁金服的技术一开始也许并没有外界理解的那么强大,而是在不断解决商业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变得强大起来的。

以“双十一”为例,2010年支付宝每秒钟只能处理300笔交易,起点很低。2013年通过自主研发云计算数据,达到了1.5万笔,2016年“双十一”每秒可以处理12万笔,是VISA处理规模的10倍。

“过去每年‘双十一’都会有一个大型银行掉链子,现在银行每年中都会有半年时间为‘双十一’做准备,高频支付能力大大提高,这是整体努力的结果。”陈龙说。

在蚂蚁微贷方面,借助技术的力量,蚂蚁金服可以实现贷款的“310”体验,只需三分钟申请,贷款一秒钟到账,整个贷款流程零人工干预。过去6年中,蚂蚁金服为600万用户提供小额贷款,单笔不到3万元,总体超过1万亿元。

从支付到融资,再到保险和信用,陈龙表示,蚂蚁金服的定位是做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不是亲自去做金融,而是留给在专业和品牌上更有优势的金融机构。目前,蚂蚁金服已经和超过400家的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关系,包括200多家银行、100家基金公司、80家左右的保险公司。

陈龙表示,蚂蚁金服要多做技术,把技术作为立身之本。利用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重构客户金融体验。

网商银行行长黄浩

网商银行行长黄浩表示,蚂蚁金服是一家技术公司,网商银行也是一家有互联网牌照的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一家纯粹的银行。

网商银行产品总监冯亮介绍了网商银行的定位、核心能力、经营模式、合作机构和业务生态。作为蚂蚁金服发起成立的首批5家试点银行之一,网商银行定位于做网商首选的金融服务商、互联网银行的探索者,以及普惠金融的实践者。

网商银行产品总监冯亮

冯亮表示,网商银行的核心能力有两点,一是场景与流量,二是大数据和风控。网商银行把对淘宝卖家的服务植入到淘宝生态体系中,更加贴近场景,持续积累数据,提升风控能力。目前服务的小微客户坏账率保持在1%左右。

冯亮介绍说,网商银行一直走的是“轻资产”、“平台化”、“交易型”的道路。网商银行注册资本40亿元,很多业务不是自己来做,而是生态化、平台化,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在业务选择中,会选择更贴近场景的业务,在交易过程中嵌入金融服务,对客户的体验把握更精准。

“整体来讲,我们未来的趋势就是逐渐把自己变成一个技术化的企业,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一个服务小微的生态。”冯亮说。

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金晓龙

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金晓龙表示:“网商银行的定位是科技金融。我们希望不要把自己当做一家银行,而是当做有银行牌照和银行能力的互联网公司。我们不和同业竞争,而是把能力输出以后,和同业一起服务小微和业主。”

金融机构战略合作部陈林对蚂蚁金服的“财富事业群”进行了介绍。陈林表示,“财富事业群”负责金融机构的对外输出与合作,最早和银行做快捷支付合作,目前主要做线上财富管理、线上保险、基金及理财业务。今年推出了“财富号”,把银行服务用户的能力通过这个平台触达到用户。

在陈林看来,金融机构对三个核心能力感到头痛,但互联网公司却比较容易触达:第一是获客能力;第二是活跃能力,银行缺乏生活场景,互联网公司有先天优势;第三是触达用户能力。

正是基于以上三个痛点,蚂蚁金服建立了“财富号”这个金融开发平台,将该平台开放给金融机构做自运营,通过专业金融链接把自身用户与银行服务串联起来。“希望通过流量的输出让金融机构获利,在获利的过程中我们也能获得合理的数据回报。”陈林说。

交流现场

交流现场

交流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