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资本债“输血”银行发行创新高 中小银行占比意外下降

图片名称

作者:

图片名称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11/06 01:49


今年以来,银行补充资本是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发现,目前银行补充资本的方式主要有IPO、可转债、定增、永续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等。其中,二级资本债是相对有效、使用较为普遍的手段,对非上市、资本补充渠道相对有限的中小银行而言尤为重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今年二级资本债的发行呈现出“总量增加但结构分化”的特征。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的发行规模已达5225.5亿创出历史新高,但同期农商行和AA级以下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占比分别下降了2.1、1.8个百分点。

“目前商业银行收入承压,资本的内生积累相对有限。无论是消化未来可能暴露的资产质量问题,还是应对表内外业务的转型需要,商业银行都需要资本予以支持,因此持续的资本补充必不可少,尤其是中小银行。”兴业研究策略分析师郭益忻称。

发行规模创新高

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二级资本债是银行二级资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渠道。

目前,商业银行总体资本充足率水平高于监管要求。但随着表外业务转入表内、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商业银行资本的消耗增加,亟需补充资本。

在多项监管政策的支持下,今年二级资本债的发行规模创出历史新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10月底,今年二级资本债的发行规模已达5225.5亿,相比2018年全年增加三成,相比此前高点的4804亿(2017年)增加了421亿。

今年8月份西部省份某上市城商行发行了一单二级资本债,其利率低于4.6%,规模高于100亿元。“这次二级资本债发行主要利用上市后资本运营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募集资金。”该城商行财务部人士表示,“募集资金将按照监管要求补充二级资本,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而增强银行业务发展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进入2019年,“10+5”期限结构的二级资本债重现市场,并且有增加的趋势。截至10月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都发行过这一期限结构的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合计700亿,约占前10月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的13%。

相较于此前主流的“5+5”模式,“10+5”的期限结构模式中赎回期延后,发行银行因此能够多“享受”5年的资本全额计入,也能够适度降低5年后续作的压力。

分析认为,“10+5”期限模式广泛出现一方面因为目前的利率水平处在历史低位,这使得银行有动力借助目前的市场环境来发行更长期限的品种。另一方面,保险资金今年首度进入了二级资本债市场,其对长期限品种存在较强的配置需求。

今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在官网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保险资金可以投资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这对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的发行构成利好。

中小银行发行占比下降

从发行数据看,各类型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价格继续分化。比如9月份,AAA级资本债发行价格进一步走低,9月下旬国有大行发行的5+5期限的二级资本债利率跌破4%,创资管新规发布以来最低的价格;而AA+价格不足4.5%,AA级价格在5.2%-5.3%之间,AA-为5.4%,A逼近6%——AAA和AA价差140BP,AAA和A价差200BP,风险定价初现雏形。

这一发行定价显示,市场更青睐于高等级二级资本债,这也使得中小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比较困难。具体看,国有行、股份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和发行数量明显增加,城商行发行规模增加但发行银行数量反而减少,农商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和数量都有下降。这反映在占比上为,国有大行和AAA级二级资本债占比大幅上升,而中小行和AA级及以下占比明显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统计发现,今年前十月国有大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占比为59.3%、相比去年同期提升4.3个百分点;同时农商行和AA级以下发行规模占比分别为3.4%、1.8%,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1、1.8个百分点。

从时间节点看,6月中小银行风险事件是重要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农商行二级资本债累计发行规模130亿,而之后农商行发行规模降至57亿。

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表示,中小银行事件之后,城商行、农商行同业存单发行成功率持续处于低位,二级资本债的发行也受到了显著的影响。二级资本债等资本补充工具发行仍然主要集中在大行和股份行,中小银行资本工具发行规模和数量都较事件前有所下降。

“这一情况表明,虽然政策已经有所收敛,但是金融供给侧改革和结构性去杠杆仍在持续,这一金融形势是分析未来宏观变化和债券市场结构的重要前提。”孙彬彬称。

此前的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的第八次会议明确表示,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已成为监管的高频词,预计接下来非上市优先股、可转债等创新资本工具将有望取得突破,永续债发行机构也可能逐步下沉,这些将有助于解决目前的资本困境。”郭益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