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消费黄金珠宝备受欢迎 80后最能花

图片名称

作者:

图片名称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2019/02/13 16:20


2月11日,中国银联发布最新春节消费数据,2019年春节假日期间(2月4日至2月10日),银联网络交易再创春节长假历史新高,交易总金额首次突破万亿元,达1.1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除夕至初六)增长71.4%。

“从消费构成来看,吃饭、购物、出行、娱乐四大类消费是今年春节长假期间消费支出的主力军,在日常消费中占据绝对优势,所占比重较去年同期增长4.4个百分点。”中国银联数据分析师陈汉分析认为,“今年春节消费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老百姓更舍得花钱,不论是孝敬老人、奖励晚辈还是犒劳自己,交易都有显著增长;二是文化娱乐和旅游消费增长迅速,成为今年过年的消费亮点。”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银联卡日常类消费金额同比增长74.7%,高于平均增幅。具体来看,黄金珠宝类消费备受欢迎,金额同比增长超过九成,不少人选择购置珠宝首饰,讨一个好彩头、过一个“珠光宝气”的农历猪年。此外,买年货、逛庙会等传统消费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年夜饭、团圆饭预订尤为火爆。内蒙古、宁夏、山西、河南、贵州等中西部地区餐饮消费涨幅最大,当地特色餐饮受到热捧。

文娱消费走俏,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除了聚餐,各类文娱消费成为消费新热点。春节期间,滑雪、健身等运动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运动类消费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倍。老百姓不仅追求身体健康,也注重文化的熏陶。赏话剧、看电影等文娱消费支出大幅上涨,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超1倍。宁夏等西部省份春节期间的娱乐消费支出同比增幅最高,体现出西部地区消费升级态势以及地区间消费水平趋向平衡。

旅游消费持续走高,移动支付成新宠。今年春节假期,旅行社、大型景区售票、宾馆住宿等与旅行相关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超过九成。出境游方面,中国游客在137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银联卡,较去年同期增加10个。“一带一路”沿线成为新兴热门旅行目的地,缅甸、摩洛哥、印度、土耳其、芬兰等地交易量显著增长。同时,境外旅游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铁路航空、加油站、公共交通、超市类商户交易量增长迅速。

随着受理环境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更加安全、快捷的新兴支付方式,云闪付APP等银联移动支付产品受到欢迎。春节期间,银联移动支付业务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5倍和4.4倍。在境外,银联手机闪付、银联二维码支付境外交易额同比增长近120%,在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使用银联手机闪付一“挥”即付,在香港、泰国通过银联二维码支付完成交易都成为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出境游的新体验。

此外,正有越来越多的境外持卡人赴中国体验年味。随着银联卡境外发行突破1亿张,春节期间,37个境外市场的持卡人在境内用卡,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过两成,包括众多港澳云闪付APP用户也在境内扫码支付体验中国年味。

阿里巴巴《2019春节经济报告》显示:数字经济点亮“春节档”

4.5亿人支付宝集五福、超300万大牌在天猫首发新年款、全球海岛游增90%,实体百货线上销售增326%、天猫精灵农村成交增400倍、公益捐赠3928万元……

2月11日,阿里巴巴发布的《2019春节经济报告》显示,从线上到线下,从本土到全球,从实物消费到服务消费,提质升级是这个春节最强劲的脉动——手机买年货、扫码集五福、全家出境游等正在以数字化方式传承春节文化。在农历新春,超300万大牌在天猫首发新年款,淘宝春节特色的“猜画夺宝”活动吸引超1亿人次互动,境外游的人次增长达28%,全球各地海岛游增长超90%。年货节开幕当日,农村地区天猫精灵成交量增长超400倍。春节档电影成为文化消费的注脚,截至2019年2月10日21点18分,阿里影业联合出品、淘票票联合发行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票房突破20亿元。可以看到,今年春节,零售和餐饮业消费较快增长,旅行、文娱、健康等服务消费提质升级。平台效应正在温暖中国年,全方位释放春节消费活力。

消费提质升级

今年春节,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几类消费增长明显,尤其是旅行、购物、餐饮以及文化娱乐等消费。

据飞猪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境外游的人次增长28%,全球各地海岛游增长超90%。跨洲长途游过年的人越来越多,欧洲各国今年春节出行同比增长最快。广州、上海、杭州、北京、成都领衔春节国内游热门目的地,苏州、杭州、上海则是客源地人次增幅最快的城市。支付宝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是春节境外消费最多的城市,舟山、潍坊等城市的境外消费增速迅猛,超出一线城市20个百分点以上。飞猪南极专线包船上,游客们贴福字送祝福,把热闹的春节气氛带到了世界各地。

此外,新零售令年夜饭也有了新吃法。天猫数据显示,网购半成品年夜饭已经成为江浙沪包邮区80、90后年轻消费者的新选择,天猫半成品菜同比增长1683%。俄罗斯帝王蟹、波士顿龙虾等进口食材,在20个城市的超120家盒马鲜生门店服务消费者。传统老字号也搭乘新零售回归生活。时隔20年,北京稻香村手摇元宵回归,吸引大批消费者重温记忆里的春节滋味。

今年春节,买年货也有了“新”气象。今年在天猫上有超过300万大牌首发新年款,来自3-5线城市的年货消费增速正在迎头赶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其中,舟山、山南、宁德等城市位居小城人均年货消费前三位。

平台效应温暖中国年

数据显示,2019年1月,阿里巴巴平台上产生的订单中有8.1亿笔产生了爱心捐赠,带动近120万户商家,影响2.28亿消费者参与到公益中。这些爱心订单产生公益捐赠超过3928万元,预计将帮助超过100万人次获得所需要的关爱与帮助。

此外,农村淘宝送装一体服务覆盖23个省414个县,服务满意度96.1%。年货节开幕当日,天猫精灵来自农村地区的成交量增长了400多倍,销量超过千台的“AI县”就有9个。

菜鸟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天猫“春节不打烊”的快递小哥们仍在给千家万户送达年货包裹,特别是广州、深圳、杭州、宁波等口岸春节期间仍在繁忙工作。今年中西部地区春节进口商品的消费者较去年增长明显。其中增长最快的城市包括新疆塔城、甘肃武威、宁夏中卫、云南丽江、四川阿坝、青海黄南、云南怒江、新疆和田、甘肃陇南等地,反映了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正在通过“人手一辆购物车”,助力缩小中西部地区的消费差距。

另外,17万饿了么小哥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将喜乐祥和带到更多人身边。在除夕夜,饿了么有7658个订单送到了医院急诊室,5346个订单送到了派出所,3630个订单送到了交警队,4895个订单送到了环卫站,4479个订单送到了消防队,让坚守工作岗位的人们也吃上“团圆饭”。

腾讯2019年春节消费报告显示80后最能“花”

腾讯金融科技11日发布的《2019年春节消费报告》统计了农历腊月二十三(1月28日)至正月初六(2月10日)用户通过微信支付、QQ钱包在电商、商超、餐饮、娱乐、出行等场景的消费情况。数据显示,用户在除夕前的一周消费明显增加,主要用于置办年货等;除夕至初五消费趋于平稳,与节前相比明显下降;初六因节后返程交通出行等需求增大而出现整体增长。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消费总额位居前十的城市为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天津市、广州市、宿迁市、杭州市、成都市、重庆市、东莞市。70、80、90后用户是主力消费人群,消费额占比近90%。80后最能“花”,成为消费的绝对主力人群。90后则最爱“玩”,其交通出行成本占比最高,达到30.64%,主要用于机票、火车票、打车等消费。60后、50后最顾家,他们最爱商超购物办年货,一半以上的春节消费都用于商超购物,占比分别达到60.27%、50.81%。90后最热衷出境跨年,他们成为境外消费的绝对主力,支付笔数占比超4成,达到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