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银行业资产指标继续改善盈利能力稳定

图片名称

作者:

图片名称

来源:

金融时报

2018/10/12 01:56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最新发布的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16家上市中资银行公布的业绩显示,2018年上半年,在降低资产增长对批发资金的依赖性方面,主要中资银行继续取得进展。此外,贷款增速超过总资产增速、资产指标继续改善但资产质量压力仍存、盈利能力保持稳定等特点均有所体现。

资产增速与贷款增速呈发散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上述16家银行的资产增速从6个月前的6.5%下降至5.8%。资产增速下滑基本是普遍趋势,16家银行中仅有4家银行的资产增速高于6个月前。穆迪方面认为,上述趋势与持续削减影子银行活动敞口的监管政策保持一致。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增速下滑尤为明显,反映其受应收款项类投资及银行间业务整治的影响较大。自今年年初起,作为宏观审慎评估的一部分,包括同业存单在内,批发资金的使用不得超过银行总负债的三分之一,此举削弱了银行利用同业活动拉动资产增长的能力。

“相比之下,2018年上半年贷款稳步增长。”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16家中资银行的贷款较上年同期增长10.1%,略低于去年下半年11.1%的增速。贷款增速较高主要是由类似于贷款的应收款项类投资转为贷款所致。此类贷款并非新增贷款,因此并不会提高银行体系的总体杠杆。

值得关注的是,贷款增长亦反映在抑制影子银行活动的现有政策下,银行在将表外敞口转回表内方面作出了努力。“我们预计2018年内资产增速仍将低于贷款增速。中国政府已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立场,但我们预计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贷款增速受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有限。”穆迪方面表示。

报告预计,受银行表外资产重回表内拉动,2018年内该发散趋势将得以延续。截至6月底,16家银行的贷款较上年同期增长10.1%,远高于其5.8%的同期总资产增速。

银行继续减少市场资金使用

2018年上半年16家银行使用的市场资金同比减少4%,逆转了2017年市场资金同比上升6%的情形,同时这两个时期的资产增速分别为4%和7%。“这意味着在宏观审慎评估中对此类资金施加新限制的情况下,使用市场资金支持资产增长的情况今年以来显著减少。”穆迪方面表示,6月底,批发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从6个月前的21.2%降至19.8%。

与市场资金使用规模的减少相呼应,16家银行中多数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在对应收款项类投资进行调整之后的贷存比有所下降。贷款增长仍受到表外活动回归的支持,但这一增长是银行通过削减应收款项类投资、加大吸储力度来实现的。6月底16家银行整体调整后贷存比较2017年年底下降7个百分点至78%。

2018年年初以来银行大额存单发行量的减少推动了批发资金的普遍下降。但是,近几个月来,在更宽松的央行政策推动同业利率下降的情况下,大额存单发行反弹。

资产质量有所改善 压力犹存

而在资产质量方面,相应的指标继续改善,但压力仍存。2018年6月底,上述16家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率从2017年12月底的1.55%下降至1.51%。

穆迪方面认为,虽然整体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上述16家银行作为资产质量先行指标的新增不良贷款生成率和新增90天逾期贷款生成率上升幅度较大。2018年6月其新增不良贷款生成率已从2017年12月的0.74%上升至0.91%,同期新增90天逾期贷款生成率则从2017年12月的0.57%上升26个基点至0.84%,这显示出银行体系仍面临贷款拖欠压力,中资银行的信贷成本仍然较高,而资产指标的改善反映其努力削减不良贷款。新增不良贷款生成率和新增90天逾期贷款生成率攀升的同时不良贷款率又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在国内经济面临去杠杆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之下,银行继续努力处置问题贷款。

同时需要关注的是,2018年上半年,16家银行中多数银行的净息差扩大,尤其是大型银行以及实力较强的零售银行。这与2016年年底以来市场利率触底以及最近降准之后流动性状况改善的情形一致。但是,随着政策转向更宽松的立场,利率将会再度走低,从而使银行的净息差缩小。

不过穆迪方面分析认为,理财产品手续费收入下降以及信贷成本较高抵消了净息差总体扩大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随着被视为理财产品的银行表外投资转回常规贷款,手续费收入有所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总体盈利能力指标保持稳定。16家银行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资产收益率为1.1%,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