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之道

图片名称

作者:

图片名称

来源:

金融世界


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下,以支农支小为天职的农商银行求索之道在哪里?

在一个农业产值只占全市GDP的千分之七,农业人口仅占全市人口一成左右的城市中,农商银行的发展之道在哪里?

在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外有利率市场化明显加快、金融科技迅速崛起、金融脱媒不断深化、监管政策愈发从严的倒逼;内有息差缩小、信贷扩张带来的资产质量压力,农商银行的转型之道在哪里?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厦门农商银行,近距离了解新时代农商银行的高质量发展之道,希望能为以上问题找到答案。

治理为基,下好乡村振兴“本手”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人们普遍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很多人认为将资金投入修建产业园,产业基地等,再配合发放户贷户用等贷款,就能带动当地农村产业发展,进而实现生活富裕。

但实际却不尽然。据新华社记者调研了解,中部某省份一个县14个贫困村中有11个“拍脑袋”选择了大棚蔬菜产业,共新建大棚2200多亩,仅大棚造价就在2000万元以上。但是,当地多位驻村扶贫干部坦言,“一年过去了,多数大棚都成了摆设,没有产出实际效益。”看来,没有好班子科学决策,只有产业发展的设想是难以实现产业兴旺的。

那么,乡村振兴究竟如何破题?“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厦门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晓健给出了他的答案。“产业兴旺的前提条件是有效的乡村治理,这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比产业兴旺更重要。没有好的治理结构,就不可能有产业兴旺。”他表示,“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很重要。村集体要是没有一个好的致富带头人,没有科学的治理决策机制,即使给资金,也没办法把产业带动起来。”

厦门农商银行看到了这一问题所在,在厦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早在2013年就推出“双百工程”,选派优秀支行行长和经验丰富的员工,赴厦门各区、各街道、村、社区和企业担任金融助理,目前已选派253名干部员工赴307个村居、24个企事业单位挂职,覆盖全市6个行政区、17个镇街。

金融助理既是国家经济方针政策的“宣传员”、金融服务的“信息员”、金融扶贫方案的“策划者”,又是农村社会矛盾的“调解者”、基层干部金融素养的“提升者”、一线金融服务的“创新者”,已经成为落实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金融桥梁。

今年,在开展“双百工程”的基础上,金融助理被赋予了新使命——作为村级换届选举观察员,以第三方身份全程观察和监督村居换届选举,及时反映换届选举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协助村居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地选出好的带头人。

“金融助理察百村”行动直接推动了乡村诚信体系建设,并推进了不良贷款的清收。

厦门市委组织部在此次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提出的“五不能”“六不宜”中谈到:“有恶意失信行为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且未撤销的”不能参加村级换届选举,将参选资格与个人诚信挂钩。

在村级换届选举期间,厦门农商银行观察员密切与街道村居联系,走街串巷进行诚信宣传,引导村(居)干部树立诚信模范榜样,并通过村(居)干部动员村(居)民诚信履约。

与此同时,厦门农商银行还通过推动农户、社区居民精准建档和信用单位创建等工作,优化村居信用环境,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截至2018年9月已建档达13.1万户,实现厦门147个行政村100%全覆盖。此外,厦门全市有102家单位获得“信用单位”授牌,诚实守信成为新风尚。

很多人认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多用给资金、引技术、抗风险的手段。厦门农商银行通过“双百工程”的长期实践,不断探索创新,发现金融在乡村治理、乡风文明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产业为纲,求索村(居)民增收新路

乡村振兴总要求的五个方面其实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没有好的治理,不可能有好的产业,再好的产业也会被搞垮;没有诚实守信的风气,就没有人愿意给产业贷款,也就谈不上宜居。这是厦门农商银行在实践中的感悟。

对于国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乡村产业兴旺要更着眼于集体经济兴旺。只有抱团,才能提高抗风险能力,才能产生规模效应。

立足厦门城乡发展特点,厦门农商银行抓住发展集体经济的“牛鼻子”,将城中村改造工作与农户、社区村(居)民转型致富紧密结合,不断升级“蔡塘模式”,并配合开发“金包金”“金包银”等系列专属金融产品,持续推进“三农”金融改革创新。

2014年,厦门农商银行协助蔡塘社区成功开发了首个由村居民集资入股兴建的集体商业发展项目——蔡塘社区发展中心,将集体用地的“黄土”变成“黄金”。厦门农商银行为项目提供3亿元的贷款支持,并为村居民量身定制“专款专用、分期使用、利率优惠”的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有了厦门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蔡塘社区发展中心开业四年来客流量蒸蒸日上,如今每位居民坐拥资产70多万元,每年可获分红3万元,实现了城市、居民和银行间的多赢格局。

“蔡塘模式”为村民提供不断发展的经济动力,改变了拆迁补偿一次到账,短期挥霍的困局,获得当地居民一致好评。家住蔡塘社区的王阿姨就是一位受益于厦门农商银行“蔡塘模式”的村(居)民。“现在,入股者每人每年能从这个项目获得3万元的收入。”在她心中,“厦门农商银行的员工就像我们的自家人一样,大家彼此信任,我们只要有困难,就找他们。”

在不断创新下,如今“蔡塘模式”已升级到3.0版本。厦门农商银行与政府联手设立发展基金,为社区集体经济项目的建设发展提供全程金融服务,重点支持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房。此举既拓展了集体土地用途,促进集体土地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又拓宽了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增收渠道,还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建立健全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因旧城改造、拆迁等产生的新“农民”将不断出现,“蔡塘模式”无疑为村改居后新市民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出了一条长远发展之路。同时,也为如何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厦门农商银行作为厦门本土支农支小的金融主力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义不容辞。支持乡村振兴是烙在我们基因里的印迹,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责任。”在王晓健眼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由五个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支柱构成,以乡村治理为基础,以产业兴旺为抓手,以乡风文明为外延,以生态宜居为标准,最终实现生活富裕。让人们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就是最美的乡村振兴。

党建做加法,加出无穷新动能

“党建做实做强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在2018年初召开的经营工作会上,厦门农商银行提出“依托党建做加法,加出无限新动能”。从成立之初到改制,再到筹备上市的历程中,厦门农商银行一路不忘初心,始终将党建与公司治理相结合,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坚定地迈步在“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的道路上,党建+体制/机制改革、党建+业务、党建+防控风险、党建+文化、党建+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

“党建+业务、党建+队伍”是随着厦门农商银行“双百工程”走入厦门市的每个村居、每个社区的,也锻炼出了一支让老百姓信得过、靠得住的一线基层“尖兵”队伍,被老百姓评价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创造”。

为响应“双百工程”金融服务不出村(居)的号召,厦门农商银行在驻村金融助理的基础上,推出“小区金融助理”。9月3日,厦门农商银行金山直属支行党支部与金安社区党委建立了党建联建“五个一”小区金融助理工作机制和小区党员报到机制。

“五个一”工作机制包括了选派3名小区金融助理员每周一次驻点服务,普及金融知识、调解金融纠纷等;每月一场开展反假币、防诈骗、理财等金融知识现场宣传,让居民“多一份金融了解,多一份财富保障”,提高防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每季度一次慰问帮扶,如开学季举办福万通慈善基金捐赠,毕业季为自主创业应届生提供创业贴息贷款;每半年围绕抵制虚假金融广告、防范非法集资、打击电信诈骗等热点进行一场专题讲座;每年一次爱心捐赠活动,如开展“慈善暖冬行”,为辖区孤寡老人、贫困学生等弱势群体奉献爱心。

采访中,社区党委书记吴丽敏满面笑容,赞叹连连。“此次厦门农商银行和社区率先在全市推出小区金融助理驻点机制,受到了小区居民的欢迎。大家每周一下午大家都来这里咨询。”

她谈到,以前也引入金融课堂,“但来人往往讲一堂课后就走了,而且讲的时候还要推销自己的产品,所以大家并不怎么欢迎。”金融助理进小区后,大家咨询的问题都能得到反馈。金融助理不仅普及金融知识,还帮助调解金融纠纷。

“厦门农商银行选派的小区金融助理廖煜琨,就是我们社区的住户。而且农商银行配备的3名助理兼顾了柜员、客户经理及支行行长三个不同岗位,服务细致周到。”吴丽敏介绍。廖煜琨说:“能用自己所学的金融知识服务邻里,我觉得特别开心。”

未来,厦门农商银行将推动更多基层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建立联系,合作共建,共同携手打造更美好的社区金融环境。

厦门农商银行依托党建做加法的脚步从不停息。

“党建+乡村文化”,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开展村居社区篮球邀请赛,通过“体育搭桥”,加强基层党组织共建,进一步巩固人缘地缘优势;携手金莲高甲戏,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守住你的钱袋子”等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及文化“大餐”,党员田间村头走在前,积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

“党建+富民强村”,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基层支部积极落实“以共建促进党建,以党建引领业务”,与所在社区进行基层党建共建签约,深化“银政合作”;积极挖掘党建基地及乡村振兴示范点资源,拟建设党建基地11个,乡村振兴示范点3个,持续不断发掘身边的红色资源,进行党员党性教育;推出“致富贷”,为厦门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推荐的“党建+富民强村”致富带头人提供利率优惠、额度优先的信贷支持,目前已发放贷款126笔,余额0.88亿元。

从“双百工程”金融助理的驻村服务到与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再到送体育、送文化下乡,厦门农商银行党建加出新动能的探索在不断推进,他们希望充分发挥党建作用,在海西大地上书写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科技做乘法,乘出动能加速度

9月的厦门烈日当空,灼热难耐,但当记者走入金山派出所门口的“金山e站”时,只觉一阵清凉,目中所及更是让人惊喜连连。

这是厦门市首个警银联合设置的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站。不大的服务站里站立着出入境自主办证一体机、厦门“e政务”自助服务终端、“e服务”身份证受理一体机、农商银行离行式大堂式CRS。在这里,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厦门农商银行“绿荫计划”“科保贷”、“知保贷”等种类丰富的金融产品,还可以续签出入境证件、处理交通违法、社保自助服务等,就连身份证照片也可以在这里自助拍摄。

“只要两三分钟,就可以拿到出入境签注,特别便利上班的人们。今年内,我们还将把省联社倡导的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三有书屋’设在e站边上,让前来办业务的人们也能静下心来读读书。”说起“金山e站”,厦门农商银行金山支行行长陈进娜激动不已。

“‘金山e站’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科技的便捷、高效,连北京都没有这么便利的设施。”来自北京一家报社的姑娘忍不住心生羡慕。

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e站,一个书屋,但加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后,可以创造出线上+线下的场景,进而衍生出丰富的产品线。

未来,厦门农商银行将依托金融科技,结合市民卡深度切入居民“衣食住行医”,打造更多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广普惠金融,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市民服务体验,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让普惠金融插上“翅膀”。

在金融风控方面,厦门农商银行也将发挥“科技*”实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贷款全流程覆盖,大幅提高贷款效率;采用生物认证技术,核实客户身份信息;运用反欺诈技术,动态监控降低风险。

依托科技做乘法,农商银行还前瞻性地搭建“科技*基地平台”。与其他机构合作创建“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厦门农商普惠金融基地”,积极探索金融科技智能变革,聚焦金融科技前沿学术研究,推动向深层次“轻型银行”发展,在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进一步相互聚合的过程中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未来转型新期待

厦门是国家确定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聚集了一大批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本土企业,在建设“一带一路”方面拥有区位、资源、科技等多项优势。

作为厦门首家总部设立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法人银行,厦门农商银行结合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主动作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企业的“走出去”需求提供金融产品支持,增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更好地推动贸易投资全球化,既有地利之便,又顺天时,应人和,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走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

厦门农商银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动产品建设、平台建设、服务网络建设,形成成熟高效的联动服务机制,为“走出去”企业量身打造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在帮助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打造品牌优势,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经营的竞争力,助力我国企业扬帆远航,实现“丰农裕商”的企业使命。

成功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试水境外债投资;在跨境资产方面,出口商票融资、出口信保融资、进口押汇、打包放款等业务品种多点开花;国业资产结构进一步向轻型化、集约化转型……厦门农商银行正在这条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比如,厦门农商银行已形成丰富的产品体系。围绕企业“走出去”涉及的结算、投融资、交易创新,设计了多种跨境金融服务方案,借助境内外市场和网络,创新金融服务,有机整合境内外、离在岸服务,协助企业进行资源、资本、资产的优化配置,形成完备的产品体系,全面覆盖“走出去”企业的金融需求,助力企业的国际化。

厦门农商银行还构建了多元化的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打通跨境业务、资金的关键节点,努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方案,在福建农信系统内,形成示范效应、聚集效应,以厦门为支点向全国辐射,扩大海内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