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农商银行 消费扶贫“春暖行动”解民忧

作者: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
“济源农商银行帮我们联系了共计2500份咸鸭蛋的订单,帮我们找到了销路,让合作社正常运转,免去了后顾之忧。”王屋镇谭庄村支部书记孔战满脸欣喜地告诉记者。
谭庄村位于济源市王屋山区,有山有水是谭庄村的天然优势。
为了把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19年6月,由村干部带头,谭庄村村民共同出资20万元,成立了华溪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咸鸭蛋生产线,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产品——谭庄咸鸭蛋。“产品有了,可是销路怎么办?刚成立不久的合作社,就受到了疫情影响,没有订单,工人也没办法开工干活,可把我急坏了。”孔战说。
今年4月初,济源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了解到村里合作社遇到的难题,便与多方联系,帮助谭庄村销售了2500份咸鸭蛋,总价值5万元。
“针对企业和个人客户,我们加大对谭庄咸鸭蛋的宣传,积极促成客户采购。同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谭庄咸鸭蛋寻找稳定的销售渠道。”济源农商银行副行长翟玮告诉记者。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逐渐稳定,产品销路也一定会越来越好。相信过不了多久,订单就会多起来。”孔战对谭庄村的经济发展信心满满。
借“消费扶贫”摆脱发展困境的还有王屋镇西门村。
西门村有300年的传统红薯粉条加工优势。去年10月,西门村干部群众集资80万元,成立了济源市薯乐民农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投产了年加工200万斤红薯的生产线,引进冲洗、打粉、粉条加工等设备,配套建设了2个1吨的冷冻库,目前均已建成投产。
该项目直接带动全村80余户群众共同发展,解决30余人就业问题,其中包括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可实现年人均增收5000元。受疫情影响,西门村的粉条销售同样面临着没有订单的困境。
“没有订单就开不了工,工人的工资就没有着落。这是我最头疼的事。”西门村驻村第一书记李贝贝告诉记者。
济源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积极与合作社联系,帮助签订了5000斤粉条的订单,价值5万元。
“有了这笔订单,目前合作社已经可以正常复工生产,工人们已进入紧张生产中,确保订单按期完成。这次农商行帮了我们一个大忙。”李贝贝说。
据了解,复工复产以来,济源农商银行进一步创新扶贫模式、扩大宣传力度,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扶贫”帮扶模式,为贫困群众送来实实在在的关爱。该模式,不仅密切结合当前实际,助力解决贫困群众农副产品销售较为困难的问题,还激发了贫困群众以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热情和信心,真正将“造血式”扶贫落到实处。
作为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金融扶贫的主力军,近年来,济源农商银行创新“党建+银行+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并取得实效。
截至2020年3月末,济源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06亿元,累计带贫317户。其中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7960万元。
“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精准脱贫是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的重要民生工程,济源农商银行将继续履行作为金融机构的责任和担当,促使金融消费扶贫常态化,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让扶贫更有‘温度’。”翟玮说。